已经不想再说了。
大宋的朝廷有一个通病? 但凡是发现能打的,一定找理由罢了你的兵权? 严重一点的找理由弄死你。
所以,宋军现在没有几个能打的? 也没有几个敢打的。
李洱叹了一口气:“这好不容易有敢打的,能打的了? 可以限制但要小心谨慎一些? 一边防止有人拉山头? 一边还要让人得到实际的功勋与好处。我从军多年,也知道这些要求不容易,可不能说不容易,咱们就不办了。”
李洱以一个老兵的身份讲的这些话,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真话,实话。
别说是韩绛,就是智慧超人的刘过这会也感觉压力很大,史达祖眉头都能拧出花来了,这事确实有些难。
李洱接着说:“临洮、宛城、南海,三处各有不同,临洮打的是战略,宛城打的是人心,南海呢,这里有许多外族从军,他们急于立下军功想给自已争一席之地。有错吗?没错。可是呢,三个地方不能是三个规矩,这会乱。但却也不能一条规矩走到底,毕竟还是有区别的。”
说完这些,李洱停下,思考了好半天才说道:“想来想去,这事能平衡所有的地方,还能让人不难受,都认同,只有一个办法。”
一听李洱有办法,刘过眼睛一亮:“老将军快讲,果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李洱哈哈一笑:“我不行。”
刘过猛然间反应过来了:“老将军说难道是?”
李洱重重的点了点头:“这事需要三个人,少一人都不行。”
刘过点了点头,他也想到了。
眼下不是定军规,往大了说,这是要定国策。
史达祖想了好半天:“我想不出来第三人是谁?”
韩绛其实一个都没想出来,他不知道谁能办这事,谁能把这么复杂的关系,还有完全不同的战略地点用一个三地都认可的规矩来。
李洱问:“达祖先生不如说说,你想到了两人是谁?”
史达祖回答:“周相公、钱太公。”
“对。”李洱想说的就是这两个人,周必大确实有能力制订国策级的规则,而钱荨逸虽然不在官场,却是一位极博学的人。
刘过这时说道:“这或许就是天意。李老将军说的第三人,怕是东翁吧。”
“对。”李洱再次认可。
刘过说的东翁就是韩侂胄。
韩侂胄在朝堂上花了这么多年得花样,折腾了多少人,连当年的皇亲国戚,权相等等,都被他斗败了。
李洱说道:“这三位为主,其余人辅助,此大计可行。南海那里,一定要放开让他们打,却还要让他们内心有所敬畏,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开战,什么情况下要保守,更要明白他们的作战是为了大战略而行,而不是只图一城一池之得失。”
李洱说完看着韩绛。
刘过、史达祖也看着韩绛。
韩绛指了指自已:“你们似乎认为,我能?其实我不能,周相公今年七十岁了,是整七十。我去找他,那句话没说好,把老人家气死了,我估计我在临安便不好作人。就算不被气死,老人家一怒,把我的老底一揭,咱们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