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壤陆战的同时,清日海战也打响了。
9月15日上午,北洋水师护送4000余名清廷援军前往朝鲜。
9月17日,北洋舰队返航。上午时刻,与日本的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上相遇。
北洋水师旗舰——定远号首先开炮。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号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这次海上相遇、激战。清日双方先后各有12艘战舰参战。双方实力大致相当,全是主力战舰交战。
历经五个小时后,日本海军元帅伊东佑亨,见并不能讨得便宜,便下令撤退。北洋舰队也收队,驶回旅顺。
黄海海战的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到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此役,北洋水师虽然损失要比对手大,但也重创了日本联合舰队。
相比平壤陆军的五百里溃逃而言,北洋水师并未战败,主力尚存。
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日本海军自然夺取了海上的制海权。
平壤败退后,清廷预感到辽东危急,紧急调动四川提督宋庆赶赴辽东,节制诸军,投入3万兵力,沿鸭绿江布防。
10月下旬,三万日军开始逼近鸭绿江。
10月24日夜里,日军连夜搭建浮桥,清军未觉察。10月25日清晨,日军越过浮桥,进攻虎山。清军守将马金叙因为势单力孤,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
而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居然不战而逃。
26日,日本陆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了无人防守的九连城等地。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随后,日军不断增兵,辽地战事愈发不利。
11月6日,金州沦陷。
7日,大连守将赵怀业闻风溃逃,大连湾失守。
18日,日军进逼旅顺。驻守旅顺的清军七个将领中,有四名将领畏战潜逃。
11月22日,旅顺沦陷。日军在旅顺城里屠杀军民两万余人。
旅顺沦陷后,日军制定了“海陆夹击”的计划,准备进攻威海港里的二十余艘北洋战舰。
光绪二十一年1月20日,两万五千名日本陆军,在海军的掩护下,在荣成龙须岛开始登陆。
这批陆军,其目的就是联合海军,切断威海港的弹药、燃料和粮食补给。
26日,登陆日军开始大举进攻守护威海港的北帮炮台、南帮炮台。
四天后,北帮炮台沦陷。
南帮炮台的守军周家恩指挥三千士兵,在“定远”、“镇远”、“来远”等北洋战舰的助战下,几次打退日军进攻,还打死了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
这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唯一阵亡的将军。
但随着日本援军不断到达,南帮炮台最终被攻占。
2月3日,日军占领了威海城。威海陆地全被日本占据。北洋舰队的补给线也被彻底切断。特别是作为动力燃料的煤、弹药所剩不多。
失去陆上的支持后,丁汝昌被迫率领余下的北洋舰队坚守孤岛——刘公岛。
此后,日本海陆两军配合,利用清廷岸边的炮台,连日攻击北洋舰队。
2月5日,丁汝昌所在的主舰——定远号遭到重创。丁汝昌被迫移督旗于其他战舰。
2月9日,日本联合舰队第八次进攻刘公岛。丁汝昌登上靖远舰迎战,并指挥靖远舰,击毁两艘日本军舰。
但不久,靖远舰被日本陆军控制的岸边大炮所伤,开始下沉。
此时,北洋战舰的主力战舰已先后失去作战能力,仅剩靖远一舰尚可与敌军一战。
丁汝昌见状,心凉如冰,知道大势已去,欲与靖远舰同沉,后被部下救上小船。
但是,北洋战舰外无援军,内无弹药,绝无继战之力。
次日,日本海军元帅伊东佑亨停止进攻刘公岛,派人带信上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