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才决定发动政变;还是慈禧发动政变后,才导致袁世凯告密?”
“你问的很好。袁世凯的历史位置很特殊。1913年10月10日,他成为第一任正式的大总统。
如果袁世凯告密在前,那么他就是不忠、不义、不信之徒。如果是迫于形势,告密在后,那还勉强说的过去。所以,在这件事上,就形成了你刚才所说的两种观点。
戊戌政变后,清廷的高层,特别是守旧派,对戊戌政变的起因都是缄口不言。
的确,他们也没有脸皮去说。身为大臣,去帮助一个后宫的老女人,囚禁合法的皇帝。说得好听点,那是违背祖宗之法;说得不好听,那就是以下犯上,大逆不道,乱臣贼子。
因为清廷不敢公布真相,民间就开始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无数的野史都提到了戊戌政变。
但写书的这些人都不是戊戌政变的核心人物,大多都是道听途说,再加上自己的一点想象。
就连我,也只是参加了法华寺与袁世凯夜谈,对后来突然发生的政变,也不是很清楚其中细节。
戊戌政变一年后,日本的横滨清议报社出版了梁启超写的《戊戌政变记》。
这本书里面,梁启超痛骂袁世凯,说他卖主以自保,而大变遂成于其手矣。
其意思就是说,因为袁世凯将杀贼劫后的计划向荣禄告密,才引发了戊戌政变。
到了戊戌政变十多年后,国内开始出现袁世凯写的个人日记。
据说,是袁世凯的机要秘书不小心弄丢了,他的日记才流传到社会上的。
这些日记中,广为传阅便是袁世凯写的《戊戌日记》。后来,袁世凯的秘书干脆在《申报》上公开刊登《戊戌日记》。
这本《戊戌日记》非常详细地写了戊戌政变的经过。《戊戌日记》出现时,戊戌政变的核心人物,比如说戊戌六君子,光绪皇帝,荣禄、慈禧都已不在人世,主打一个死无对证。
包括康有为、梁启超两人也没有公开反驳,以致后来很多人认可袁世凯的说法,认为可信度极高。”
“那《戊戌日记》到底写了些什么?”
“这本日记里,袁世凯倒也不否认自己告密,因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他主要强调的是时间的因果关系。事情还要从九月十八日,谭嗣同夜访法华寺开始说起。
这个片段,维新派和袁世凯的口径是一致的。但接下来,谭嗣同安排他面见光绪皇帝,许诺事成之后给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个细节,袁世凯的说法就开始不一样了。
据当时维新派人士的回忆,袁世凯是九月十九日面圣,当天回到天津后,直接就向荣禄告发。
荣禄大概在九月二十日,或者是十九日的晚上,回到北京,直奔颐和园,将此事禀报给慈禧。于是,就有了九月二十一日的戊戌政变。
但袁世凯在《戊戌日记》中说,九月十九日这一天,自己一整天都待在法华寺中,直到九月二十日才面圣。九月二十日的傍晚,他才回到天津。
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下,袁世凯还是决定去荣禄在天津的住所,将维新派计划在阅兵时发动政变的事情,告诉荣禄。
但是,正当袁世凯准备开口的时候,叶祖邽两人突然来访。袁世凯在旁边等到晚上九点,见叶祖邽两人没有走的意思,便向荣禄辞行,说明天再来。”
“叶祖邽在当时是什么人物?”
“名不经传的人物,大概是荣禄在天津结识的朋友。”
“咦,那就奇怪了。既然袁世凯打算告密。此事如此重大,为什么不请荣禄辞别叶祖邽两人,非要明天再来?”
“嘿嘿,那这事你要去问袁世凯了,他日记里就是这么写的。大概,袁世凯认为那样子,不太礼貌吧。
到了九月二十一日,荣禄亲自来到袁世凯的府上。于是,他就将维新派的计划,告诉了荣禄。
说完,袁世凯还哭着说,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谭嗣同在搞鬼,和陛下一点关系都没有。希望荣禄在太后面前多美言,不要连累到陛下。否则,袁世凯他只能服毒自杀了。
到了当天晚上,荣禄把袁世凯喊过去,出示了一份电报,说太后已经将陛下关了禁闭,重新训政。
这时,袁世凯才松了一口气。原来,慈禧太后早已有了预判,并及时出手,平定了维新派乱党。
但此刻的袁世凯依然忧心忡忡,非常担心此事连累到光绪皇帝。其忠君之姿态,跃于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