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是坚持君主制时间最长的国家,长达两千多年。
秦是第一个建立君主的。在它之前的夏、商、周虽然也有国君。但他们的国君实际上是联盟首领,推行的是盟主制。
以周朝为例,东周时,各路诸侯都按时朝拜,定期进贡,周天子还能指挥得动各方诸侯;西周时,由于实力衰退,诸侯根本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诸侯国之间开始互相征伐,争夺地盘。他们通过会盟来推荐盟主。盟主根据盟约可以处理诸侯之间的矛盾。两百余年时间里,先后出现五个较大的盟主,史称为春秋五霸。
虽然这时候,周天子还依然存在,但徒有虚名。真正行使天子实权的实际上是推荐出来的盟主。
但在这两百余年里,上到诸侯,下到平民,都是非常痛苦的。
春秋争霸期间,有三十六名诸侯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发生战争四百八十多次。被杀或者被迫为奴的平民不计其数。
孔子不幸出生在这个时代。他看到天下发生大乱杀,而无人去朝见周天子,不禁大哭,喊道,礼崩乐坏矣。
后来,秦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绾请封诸皇子为燕、齐、楚王等诸王,得到群臣的赞同。但秦王嬴政不同意。
他认为,如果再像周朝那样推行盟主制和分封制,若干年后,天下迟早会和春秋战国一样,又迎来大乱战。
所以,在嬴政的坚持下,秦第一个建立了君主制和郡县制。
与盟主制和分封制相比,君主制和郡县制最大的特点是,地方长官不再是诸侯贵族的世代相传,改为由中央任命。
地方财政除了留存,也上交国库。如果地方缺钱,再由中央拨款下去。军队除了少量驻守地方,也由中央组建。如果地方出现叛乱,也由中央派兵去剿灭,或镇守。
这样,原先各诸侯国的人事、财政、军事权力就全部收归中央,避免了以后诸侯王做大后,重蹈春秋战国旧事。
正如秦朝的峄山刻石辞上所说的,乃今皇家,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君主制和郡县制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统一和分裂的问题。这是盟主制和分封制不能解决的棘手问题。
在当时来说,君主制绝对是最先进的制度。秦创建君主制和郡县制,标志着中华文明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但是,任何一项制度都有它的保质期。一旦过了保质期,就不香了。
我们赶了个大早,却起了个晚集。君主制和郡县制能解决统一和分裂的问题,却不能解决民主和独裁的问题。
君主制国家虽然也有法律。但是君主拥有无限的权力,他的意志凌驾于国家的法律之上,臣民必须绝对服从。
到了十八世纪的欧洲,一场反君主、反教会的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康德、霍布斯、洛克、斯宾诺莎等思想家纷纷拿起笔来着书,批判君主制。
就像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的,君主可以不遵循一定形式,只凭个人意志,毫无理由地剥夺臣民的财产或生命而不触犯法律。
这些思想家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启发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准备。
受启蒙运动影响,十八世纪末,法国爆发大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在几年内土崩瓦解。
法国这次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君主制。它虽然不如英国的光荣革命早,但却比光荣革命的影响力大,推动了欧美各国的改革或者是革命。议会制和政党制逐渐在欧美兴起。
和君主制相比,议会制的特点就是国家立法和重大决策,不再以君主意志为主,改为议会讨论,以参会人员多数人意见为准。
这一点从国家机关下发的文件就能看出来。
比如,古代诏书开头一般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意志。
而现在的文件开头一般写着,经某某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各地区、各部门遵照执行,强调的是集体审议结果。
从一人独裁到多人议政,标志着文明进入了第三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