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四章:出海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大明永乐二十年十一月二日。

    刘延拓站在主码头上。

    身边跟着新取进门的李秀双,张春鸢二女与何聪,郑轩远二人,以及黄醛,林继合,王强,李胜等人麾下第一营和第一舰队等一起。

    准备出海南下交趾和琼州府。

    说是出海,其实这一路大部分的路途都是沿着海岸走。

    船队会首先向西到达濠镜,之后沿雷州府,廉州府到达交趾。

    处理好鸿基煤矿后,船队才会真正意义的出海向东,到达琼州府的昌江县昌江口。

    将石碌铁矿买入后,在沿琼州府西岸北上琼州府城,跨过琼州海峡,再由雷州府沿岸返回新镇。

    整个航道除去伶仃洋,交趾到琼州府和琼州海峡外。

    都是沿海岸而走。

    未来从煤矿和铁矿运送路途也多沿着这条航道走。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刘延拓肯定不止这两处矿产。

    无论是台湾,吕宋还是交趾,都是资源丰富之地。

    金银铜铁,铝镁铬铅等资源储量丰富。

    更别说未来刘延拓肯定会走向深海。

    往南的澳大利亚,往东的美洲大陆,都要去。

    这些地方的资源更是海量。

    如今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过去一个月,除去迎娶二女,和山民们建立更深的联系外。

    刘延拓还做了几件大事。

    第一就是建立了三座学院。

    由郑源兴三人负责的文学院,和自己亲自负责的科工学院和军事学院。

    文学院自不必说,主要招收六岁以上孩童,学习各种儒家经典,国学典籍。

    不过和这个时代不同的是。

    文学院是分年级教学。

    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合计十六年。

    根据年龄不同,所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

    全部学完后,这些孩童差不多已经二十二岁。

    不过对于这些孩童的未来。

    刘延拓和郑源兴三人还是有些分歧。

    刘延拓希望这些人最后都为自己所用。

    而郑源兴三人则希望他们能够参加大明的科举。

    不过最终刘延拓说服了三人,并明确表示,未来的路由这些人自己选择。

    刘延拓相信,这些人本就对自己有归属,长大后也肯定会选择为自己效力。

    毕竟他们都是山民的孩子,而这些山民又对自己极为忠诚。

    而且也是自己力主免费教育,他们才能有书读。

    自然他们肯定会选择自己。

    甚至郑源兴三人,刘延拓也打算将他们彻底留下。

    毕竟和三人接触久了,对三人的能力,刘延拓还是很认同的。

    的确德行,操守上佳。

    虽然不能入政,为自己效力。

    但是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完全绰绰有余。

    何况这段时间他们也为这些孩童付出了真情,用心去教授。

    对比刘延拓更不可能轻易放走三人了。

    不过目前还不是时机,等工业化后再说吧。

    虽然文学院设立,但是第一批学子能够入政最少也得几年,甚至十年以后。

    而如今刘延拓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

    这批学子是肯定不能帮上忙的。

    所以刘延拓目前还是在物色能够为自己效力的行政管理人才。

    只是那些有大才的肯定会优先选择大明。

    刘延拓也只能在矮个子里挑高个,还只能在广州一地物色。

    局限性太大了。

    所以刘延拓暂时打消了这个想法。

    人才是可遇而不可求,如今暂时够用,所以慢慢来也行。

    不过对于那些新加入的山民,扫盲和培训是肯定少不了的。

    说不定这之中会发现几个失落的人才也不一定啊。

    毕竟虽然大明已经建立了五十多年。

    但是还是有很多元庭遗民,大贤极其后代不愿意为大明效力,隐居山林的。

    说不定能被刘延拓遇上呢。

    除去文学院以外,科工学院也是刘延拓建立的重点。

    所谓科工学院,其实就是科学院和工学院的结合。

    主要教授的对象是那些有八百多人的匠人,船工和学徒工。

    当然刘延拓也募集了很多山民和匠户子弟进入科工学院。

    这些人除去识字认字外,最大的内容就是各种科学知识。

    刘延拓到不会期望他们全部都能理解。

    广撒网,只要有几个天才能够理解就行了。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