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527立国云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土地政策,与旧隋的政策没有太大的区别,多的只有“土地不可交易”一项而已;至于后来归附的山东、中原等地,则因为战乱还未平息而依然实行的是旧制度。

    苏游在回三山的船上想得最多的,便是这土地政策,商鞅变法中的主客民制度显然是他想得最多的。

    “主民客民分业,重奖杀敌强兵。”

    商鞅把原来秦国的农民叫主民,秦国称霸西戎以后,土地面积很大,人口少,而和秦国相邻的是从晋国分出来的韩、赵、魏,这三国人口多、土地少。

    商鞅把韩、赵、魏三国的农民吸引到秦国种地,这三国的人只要到秦国来,秦国就给他们土地、给房子,且前三年不用服劳役。

    这样一来,韩、赵、魏的很多农民都被吸引到了秦国,从韩、赵、魏三国到秦国的农民叫做客民;相对的,秦国原本的农民则为主民。

    商鞅变法规定,主民主要是当兵,客民主要是种地;主客民制度,与罗马帝国的殖民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通过政策吸引帝国的农民到自己的领地中种地,显然比与帝国死拼更为有利。

    苏游觉得目前的首要任务并非扩张,而是内政,这也是他在这个时候立国称帝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苏游现在想得最多的便是吸引李唐以及南方的农民进入自己的领地。

    事实上,苏游在南中订立国策时,便有把南洋那些不开化的地区和朝/鲜半岛上三个国家变成殖民地的想法。

    让苏游始料不及的是,他才一刚下船,便看到了新罗的国王金白净以及百济的国王扶余璋,理所当然的,百济的三公主扶余明.慧也在其中。

    见到扶余明.慧后,苏游当下便有些尴尬,因为他最先想起的便是当初护送扶余明.慧回百济复国的那个夜晚;如果不是因为苏游不想趁人之危,或许他的后宫已多了一人。

    对于扶余明.慧,苏游始终七上八下,他仍然记得初次见到扶余明.慧时的场景,一如他第一次见到杨素颜。

    苏游第一次见到杨素颜和扶余明.慧时,她们的年纪都只有十一二岁;苏游与她们,妥妥的怪叔叔和萝莉。事到如今,苏游来到这个时代已十三年,杨素颜和扶余明.慧的年纪也都过了花信之年,而苏游早已年过不惑。

    上位者扩充后宫从不会考虑“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遗憾,行将称帝的苏游,理所当然会再次面对收了她们的尴尬,好在杨素颜有孝在身,这事只能暂且放了下来。

    七月十八,苏游以三山为都建立云中国,就此正式称帝,并以三山为国都,以庆丰为年号。

    同时,苏游纳扶余明.慧为妃,并册封来雁北为后,图兰朵为贵妃。

    立苏云帆为太子,其余来雁北、图兰朵两人的子女皆为王子、公主,各有封地。

    至于官员制度,则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结合《秦法》,使军权与内政分立;丞相与太尉分治文武之事,御史大夫专管监察之事,外部郡县之上则设立总管一职。

    以裴世矩为丞相,以李靖为太尉,并加上.将军;以李密为大将军,以魏征为御史大夫。

    以爨子恒为南中总管,以张龙为辽东总管,以罗艺为幽州总管,以窦建德为河北总管,以翟让为河南总管,以王伯当为山东总管......

    土地制度暂时实行井田制,审判机关则分中央、郡、县三级,总管无审判之权。

    在秦国中央,元老院掌握最高审判权,廷尉审理全国案件,御史大夫和监察御史对全国进行法律监督。

    在细节上,诉讼可以由受害人提起,也可以由国家官吏提起;审讯时一般不主张刑讯逼供,重视现场勘验和搜集证据,实行“爰书”报告制度,判决后准许上诉。审判过程中,在犯人发表陈词的时候,哪怕是法官明知犯人是在谎,也不能打断犯人陈述。

    量刑的原则有——“确定刑事责任能力;区分故意与过失;区分犯罪后果轻重;共同犯罪和累犯加重处罚;诬告反坐;教唆犯加重;自首减轻处罚等。”

    以上《刑法》直接照搬《秦法》,《刑法》的颁布意味着云中国有了依法立国的基础,也同样表明中国的人治时代回归到法治社会。

    此时云中国立国的制度与一千年苏游所定的国策相去甚远,最重要的差别是否定了此前的议会制,而以“总管”为分封的封建制也有很大可能引发“山头主义”,有着战后军阀混战的隐患。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