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这是您要的报纸。”
陈思丽敲了敲门,带着一叠报纸走了进来。
“麻烦了。”
叶容天从案上抬起头,接过陈思丽手中的报纸,从中抽出《每日财经》,其余几份报纸则搁在办公桌上。
《每日财经》除了报道金融、商贸、时政新闻之外,还增加了健康、人力资源以及流行文化版块,注重排版色彩和图片运用。同为财经类报刊,《每日财经》不似《信报》那般教条古板,更加亲和接地气,深受年轻精英阶层欢迎。
虽然《每日财经》创刊只有不到三个月时间,崛起势头却是异常凶猛,每日发行量目前已经激增到4万份。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信报》因为人员大量流失,报道质量下降明显,尽管香江第一健笔林行知亲自操刀撰文,依然难挡发行量急速下跌之势。目前,《信报》每日发行量已经从11万份下跌到只有8万份。
匆匆浏览了一下金融版块和商贸版块,没有发现感兴趣的新闻,叶容天又将报纸翻到c面时政版块。这时,一条新闻标题赫然映入叶容天的眼帘。
“美国财政部长贝克表示,美日贸易逆差过大,‘这非常危险’。”
新闻标题下面是一幅白人中年男子头像。大背头,鹰勾鼻,一双眼睛温和中透着锐利。正是福特和里根总统的竞选顾问,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艾迪生.贝克三世。
文章援引贝克部长在一次白宫例常会议中的讲话,提到最近几年美日、美德之间贸易逆差逐年扩大,已经到了“绝对不能容忍的底线”。贝克部长表示,白宫有必要采取断然措施,促使“美日双边贸易关系恢复到正常水平”。
同时文章又提到。以伯格斯藤为首的白宫经济政策顾问团近期也在频繁发声,呼吁华盛顿应该“有意识推动美元贬值”,刺激美国商品出口。减少美国对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贸易逆差。
细细读完整篇报道,叶容天眼睛微微眯起。脑海中不由自主闪现出四个字:
广场协议。
1979年至1980年,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涨,消费品价格亦随之上涨,通货膨胀率高达12.4%。
为了治理严重的国内通货膨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尔克实施紧缩货币政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加息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市场利率,实际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5%。
高利率吸引大量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升值。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汇率超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升值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美国商品出口竞争力下降,进一步扩大美国贸易逆差。到1984年,美国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600亿美元,占当年美国gnp的3.6%。
在经济危机压力下,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引导美元贬值,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从而减少美国贸易赤字,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窘状。
1985年9月22日,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以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