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特琳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显得并不兴奋,因为这本不算什么新的观点,而且加文在这个方向上已经探询了近半年,能挖的东西只怕早已挖遍了吧?
“蔚姐,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这和犯罪心理有关,我们都想听听你的分析。”威廉又转头对蔚说道,他似乎有意识地想挑动一下沉闷的气氛,凯特琳暗自赞许:思路是需要互相激发的,如果能形成热烈讨论的氛围,那效果会比众人各自独思要好得多。
“在这一点上,我赞同加文的分析——”蔚被成功地逗开了口,“——另类的音乐很可能便是联系凶犯和死者的纽带,因为这是死者生前的爱好,而这爱好又恰恰和死亡、暴力及性有关,根据这一点,再加上当年其他人对死者的描述,我们可以大致揣摩出死者生前的性格特征:她应该是个敏感的女孩,思维的复杂性要超过同龄人,这使得她在学校里显得有些孤僻,因为她觉得其他同学很难与自己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于是她把交际的目光放到了校外,凶手和她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相识的吧。”
“等等。”古顿忽然摆了摆手,“我们会不会想复杂了呢?情况也可能很简单:那个变态的凶手和受害人之间只是偶然相遇,而并非一种社交性的犯罪,如果这样的话,那爱好和纽带之类的分析不仅多余,甚至会误导我们的思路呢。”
“不可能是偶发案件的。”加文立刻提出了反驳,“因为凶犯能够对死者尸体进行如此细致的残害,说明案发现场一定是个私密性非常好的空间,而以死者那种敏感而又内向的性格,决不会跟随一个陌生人进入这样的空间,所以凶犯在作案之前,必须先通过某种方式打动死者的内心世界,获得对方的信任才行。”
古顿恍然地“哦”了一声,不再说什么,凯特琳也点点头,同时吩咐身旁的威廉:“这里有一个推论,凶犯在作案时应该有一个独居的住所,这个住所具备分尸的基本条件——你把这条先记下来。”
威廉依言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记录到:
“凶犯特征:
1、独居,居处隐秘,能提供分尸场所。”
凯特琳这时又看向蔚:“蔚姐,请你接着往下说。”
蔚便继续说道:“现在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站在受害者的角度上分析凶犯会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刚才说了,死者性情敏感,思维的成熟性要超出一般的女孩,所以同龄人很难博得她的青睐,凶犯要想获得死者的认可,从心理年龄上来说至少要比死者超出五岁以上。”
“案发时死者接近二十岁,那就是说,凶犯的年龄至少在二十五岁以上?”威廉快速盘算了一下,问道,“要不要把这条记下来?”
“你如果要记的话,先写二十八岁,因为我刚才说的是心理年龄,而对于二十到三十岁的男女来说,女生的心理年龄普遍是要超过男生,这个差距大约在三岁左右,这样折算下来,凶犯的实际年龄应该比死者超出八岁以上——除非你们认为凶犯会是一个女性。”
“女性?那怎么可能?”威廉摇摇头,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第二条凶犯信息:
“2、男性,案发时年龄在二十八岁以上。”
在威廉记录的同时,蔚已经开始了新的分析:“死者是个大学生,性情敏感、内向,多少带着些清高自赏的情绪,能够接近她,获得她充分的信赖和亲近的人,不仅外在的条件要说得过去,学识和内涵也必不可少,所以凶犯的第三条特征我建议你写上:相貌中上、高学历、有较高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