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爷,少爷,不好啦”,就在张华和梅子在说着话的时候,老管家来福跑进来了。
“来福叔,怎么啦?”,张华在梅子的帮忙下,起身道。
管家全名潘来福,是张华父亲张损之的书童,自小就跟着张父,严格说来,已经不是简单的家仆,而是属于亦亲亦仆的角色。
“林坊村的林老爷家的管家又带着几个小厮过来要债了,说是这次一定要我们把钱全部还请,要是没有个说法,他们就不走了”,潘来福苦着脸说道。
“来福叔,我们家到底欠了林家多少钱?这几年,家里稍微值钱点的东西都当掉了,就连耕牛都被拉走抵债了,怎么感觉永远还不清的样子呢”,张华有点困惑的问。
之前的张华,可以说是个书呆子,这也是张父的影响造成的。
父亲张损之,是隋朝大业三年甲科进士状元及第,那时候他才十八岁,算得上是春风得意,属于杨广设立进士科之后的第一批状元。
隋朝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但是却也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许多东西,都是受到了隋朝的影响,科举制度就是最明显的一个。
魏晋以来,均以“九品中正制”选拔、任用人材,导致门阀世族垄断朝政。杨坚从北周手中抢过皇位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在开皇末年实行科举制,规定六品以下官吏须由尚书省吏部为委派,废除了传统的州郡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
虽然隋朝的科举制度还没有后世那么完善,但其重大意义不容小觑,房玄龄、温彦博、张损之等人都是隋朝年级的进士,绝对是人中之龙的存在。
大业七年,也就是公元611年,隋炀帝杨广准备征高丽,张损之作为侍御史诸曹员外郎(大概相当于现在中纪委下面某个纪律监察室的副室长,副厅级),屡次上书反对,杨广一怒之下就把张损之的帽子给摘掉了,贬为御史台的基层官员。
张损之也硬气,直接递交辞呈,不干了。
当然,张损之也不甘心直接就回老家苏州,而是在长安郊区互助村置业安居了下来。
也就在这一年,张华出生了。
不幸的是,张母自从生了张华之后,身体一直很虚弱,勉强支撑了一年就撒手人寰了,这给张损之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再加上后面杨广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就更加的不愿意启用曾经劝诫自己不要征高句丽的相关人员了,张损之的仕途也基本就到此为止。
空有满腔才华,但是没有发挥的余地。再加上张母的去世,张损之开始酗酒。
酒这玩意,在隋朝的时候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经常染指的。张损之虽然不是普通老百姓,但是就靠前几年的俸禄以及张母的嫁妆,张损之能够置业并买上几十亩水田就算是不错了,哪里养得起一个酒桶?
结果不用说了,大隋还没有被杨广给折腾没,张家就快被张损之给折腾垮了。
也就是张损之写的一手好字,又会作画,管家来福张罗着在长安西市开了家书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