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古籍寻道
自从美国锁眼卫星锁定了中国西部戈壁的一处巨型的绝妙图案之后,斯宾塞一天给李力的电话不断,李力只是在应付和对付这种状态.
李力正告斯宾塞,要找到古图,实属不易。
斯宾塞主动提出了一本书《搜神记》,提出了一处贺兰山古画的事。
李力给它说;中国境内,古画很多,它和古图是两码子的事。
反正,斯宾塞是盯上了中国古籍。
经过李力和队长蓝洋的商议,决定特勤队去翻翻古籍;去趟贺兰山看看岩画。
前去执行任务的是参谋李力;和副队长布朗两人,由#9船执行任务。
李力他们很快来到了贺兰山旁的银川市,他们在市区的芦苇荡里悠闲地划着小船,清风飘来枸杞的馨香。
他们乘车来到了贺兰山,在导游的指导下,李力他们专程观看了在贺兰山的岩画中,能够体现最早外星人的画像。
最早的外星人出现在7000年前的贺兰山岩画中。在那些记载氏族公社生活的画面上,可以看到头戴园形头盔、身穿密封宇航服的人,与现代宇航员的形象极其相似。最令人惊叹的是贺兰山南端、宁夏冲沟东的一幅岩画。画面左上方有两个旋转的飞碟,飞碟开口处,一个身穿“宇航服”的人正飘然而下,地面上的动物和人群在惊恐地跑散。这可能是外星人在贺兰山一带出现时的生动写照。
据《拾遗记》载:4000年前尧帝时代,一巨大的船形飞行物飘浮在西海上空。船体亮光闪烁,缓缓飘移。船上的人戴冠,全身长满白色的羽毛,无翅而能在高空翱翔。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还记载着一件与火星人接触的故事。在三国时期的吴国,一群玩耍的小孩子中出现一个长相怪异的孩子,地身高4尺,身穿蓝衣,两眼闪着锐利的光芒。孩子们因从来没有见过他,纷纷围上来问长问短。蓝衣孩子说:“我不是地球的人,而是一个火星人。看你们玩得开心,所以下来看看你们。”还说:“三国鼎立的局面不会太长久,将来天下要归司马氏。”孩子们听了到这一消息都吓坏了,一个孩子飞快地去报告大人。当大人赶来时,火星人说声“再见”,立即缩身跳到空中。大家抬头看时,只见一块白色的绢布拖着长长的带子,正疾速地向高空飞去。当时谁也不敢将此事张扬出去。此后过了4年,蜀亡。又过了17年,吴国也灭亡了。三国分裂混战的局面结束,由司马氏统一了中国。这正应了火星人的预言。不管上述记载是否客观,古人可能曾经见过一些异于地球人的人。
《宋史?五行志》记载,宋乾道六年,西安官塘出现了一人鸡首人身的怪物,高约丈余,大白天从高空中降落下来,在田野上行走,还试图与人交谈。有关专家认为,这可能是个戴着鸡形头盔的外星人。
《五行志》还记载有清康熙十二年三月发生的一件追捕外星人的事。当时有人看到一个黑面人在空中飞驰,身上红光闪闪,熠熠生辉,像是在空中放火的样子。当官府捕快闻讯起来时,那人却忽然不见了踪影。
《清史稿?灾异志》则载有一例极似当今外星人掳人报道的事例。在清雍正三年七月,灵川五都廖家塘有一村民与众人入山砍竹。忽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踪了,140多天之后又莫名其妙地在家中出现,但是说话己语无伦次,怪诞不经。史料中的外星人记载不仅反映了我国古代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为长期未解的外星人之谜增添了古幽神奇的色彩,而且将为外星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在我们地球上存在着许多的神秘的事情。如:金字塔:当时世界总人口也就3000万,就按全部参加修建也得花2400年才有可能修成。古埃及的金字塔的石头间能闭合得塞不进一张薄纸那样完美。用现在的技术也难以建造。大家可以找找关于金字塔方面的书籍看看。ufo等等,世界上存在很多迷。都是人类无法解释的。但是,具体研讨觉得;地球的年龄已经50亿年了,而我们现在的人类历史最长也不超过1万年,这就是说:我们人类是地球历史长河之中的一粟,既然在这1万年中能产生我们现人类,同理在之前也是有类似于现人类的智慧文明,我们在此叫作前人类。地球上还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东西实质上就是我们的前人类留下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们中国人都知道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等传说,其实既然能留传下来不一定都是神话,根据理论分析,这是真的。因为,我们之前的人类(或高级生命)已经创造出了很高的文明,同样有类似于现在的核武器,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发生了核大战,所以就有了后羿射日之传说,以及圣经上所描绘的情景,现在在印度还能找到核战的痕迹;发生核战后,地球上的一小部分人乘座它们的飞船ufo进入了太空,这就是现在人认为的外星球人,一部分人,进入了大海深处,因当时的技术完全可以在大海深处生存,这就是现人类传说中的龙宫和龙王;另一部分人进入了大山的深洞,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如山顶洞人等之类的猿人;就是这些进入山洞的前人类采取的补救措施形成了女娲补天和盘古开天地的传说;所以,以我的理论完全可以解释清楚金字塔、ufo、外星人、等等各种现人类无法解释的东西。因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前人类的杰作,当时他们的文明比现在还要高。
但是,李力和布朗却对这种想法留很多保留空间。
李力布朗回来后,办公桌上堆积了很多的岩画拓片。
李力对队长蓝洋说:“斯宾塞把我们国家的古籍攥得还比我们自己人都紧啊!”
蓝洋说:“咱们也要研究这些古籍,里面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值得研究啊!”
李力说:“那就阅览一番,也有点石成金之功!”
李力又走进资料室,那里的佩兰在忙碌得一塌糊涂,她在搜集和关注缺失或者失传的一些重要古籍。
《太平御览》属于综合性类书。这部书为一千卷,分五十五部,托《周易.系碎》所述:“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示包罗万象之意。书中抄引上自古代、下至隋唐五代的经史百家之言,按时代先后排列,先列书名,次录原文,仅引用书籍就达千余种,其中有汉人传记一百种,地方志二百种,其门类繁多,广征博引,在类书中堪称“空前”,所以被誉为“类书之冠”。更由于《御览》中所引录之书,十之八九已经失传,所以学术价值极高,历来倍受人们珍视。
保存资料,类书在编纂过程中,大多直接采录原始文献。由于兵火水灾等因素,一些图书因此失传。由于类书中保存了有关资料,通过辑录佚文,往往能再现图书内容。如《太平广记》中引用古书达500多种,多数已失传,许多珍贵资料正是由于《太平广记》的引用而得以保存。由于在流传和翻刻中容易形成讹误,利用类书中保留的原始文献,也有助于校勘异文。如鲁迅曾用《艺文类聚》、《初学记》等类书校勘《稽康集》。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类书是唐高祖李渊命欧阳询等人编纂的《艺文类聚》。样页,该书一百卷,引用古籍1400余种,其中征引的大多数书籍已经失传。
明成祖朱棣命解缙等人编纂的《永乐大典》,全书正文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总字数达3.7亿字,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但由于该书浩繁宏大,只抄录了一个副本,未刊印。正本已于明代末年下落不明,副本被八国联军抢掠焚毁,只剩残本730卷。后又陆续征集到67卷。中华书局曾先后影印出版。现存最大的类书是清代陈梦雷、蒋廷锡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该书正文一万卷、目录四十卷,约1.6亿字。
道光以后,《永乐大典》被束之高阁,蛛网尘封,无人问津,引发一些翰林院官员觊觎偷盗之心,其时《永乐大典》的亡佚速度惊人。至光绪元年(1875年)清理《永乐大典》时,发现仅存5000余册。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更只剩下800余册。
咸...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