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桓原也似很激动,拉住云孟双手道:“知我者孟儿也。为师不求名留青史,只盼有朝一日能看到山河收复,故土能回。”
云孟抬头看到桓原眼中似乎有泪水转动,又双膝跪地道:“恩师之志便是云孟之志,为恢复山河云孟万死不辞。”
桓原双手扶起云孟,道:“孟儿为人为师岂能不知,只是北伐大计繁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当下,确实有一件事要孟儿为为师去办。”
云孟道:“恩师有何事尽管交于云孟,徒儿定不辱师命。”
桓原大喜,道:“好徒儿,这趟差事其实也没什么,为师与东海王的关系想必孟儿你也是知道的,此次只是徒儿要去一趟建康,将一封家信交到东海王司马集手中,他若回信你便带回,仅此而已。另外你也可以与你那殷大哥见上一面,叙叙旧。”
云孟惊喜道:“恩师,殷大哥也在建康吗?”
桓原道:“你还不知,现在殷渊可是建康城的第一名人了,深得天子赏识,如今已是平南将军、扬州刺史了,可是与为师平起平坐了。再见面后,可是要注意礼数的.......”
桓原后面说什么云孟基本上没注意听,一心只想赶到建康,办了差事,好与兄长相会。
两日后,云孟收拾停当,揣好了桓原给东海王写的信函,带着青遥和两名兵丁护卫,拜别了桓原向建康而去。桓原一直送到江陵城东门口,看着云孟等人逐渐远去,桓原扭头对一旁的于翁道:“命徐宏也快些行动,务必要赶在云孟之前将密信交到司马集手中。”于翁低头称是。
云孟一路上心情确实不错,上一次与殷渊一别已有数月,尽管时间不是很久,但却发生了许多变化,自己也是有很多事情、很多见闻想与殷渊讲。一路无话,几日后,云孟一行来到建康城,云孟先回到征西将军府,稍事安顿,梳洗一番,又换了身衣服,带着青遥前去东海王府。东海王府与建康城其他王公府邸倒是没什么区别,都是高墙朱门,气势非凡的样子,云孟向王府门人递上名帖,言是征西将军桓原派人拜见殿下。门人听是征西将军府来的人,也十分客气,忙去通禀,不一会就传回话来,请云孟等入府。云孟让青遥在外等候,自己随王府下人的引领进入王府,并没有进正堂,而是七拐八绕好像来到了王府后花园,转过一座假山,眼见十几级台阶之上有一别致小亭,隐约间有丝竹之声入耳,曲声悠扬婉转,好似佳人低低私语,又好似流莺啼鸣,走到近前,云孟抬头看去,只见亭中坐有二人,一人抚琴,一人吹箫,抚琴之人面如满月,神采奕奕,大约三十多岁,身着锦龙袍,头戴玉冠。云孟心想“此人定是东海王了。”转眼再看那吹箫之人,真是俊美极了,长的是面如傅粉,目似星辉,眉如墨画,看长相应该与云孟差不多,穿着墨青色长袍,好似仙子下凡一般,看得云孟也呆住了,心道“天子还有如此俊美男子,真是令那些美艳女子也惭愧不如。”
此时王府下人小步走上台阶,向主人禀报,征西将军府来人已到,东海王停了下来,朝亭下看了看,又回身对那个俊美男子道:“你且先回房休息,待孤处理完琐事后你我继续。”
那男子对东海王施了一礼,转身退出小亭,下了台阶与云孟擦肩而过,云孟没敢抬头看他,耳边只听到此人轻声叹道:“哎,为人棋子,还蒙在鼓里。”
云孟心中疑惑,但也没多想。就听东海王声音从亭中传来,道:“你就是云孟?”
云孟忙躬身施礼答道:“在下,正是云孟,云景略。此番拜见殿下是受家师征西将军之命送一封家书给殿下。”说着从怀中将信函取出,双手递上。
下人接过书信,给东海王递了上去。东海王道:“既然你是征西将军之徒,那就不是外人,此处也并非朝堂,不必多礼,你上来到亭内回话。”
云孟称是,走上台阶,见到东海王此时正居中而坐,云孟不敢造次,忙上前深施一礼道:“草民云孟拜见殿下。”
东海王哈哈一笑,道:“本王说了不必多礼,你且抬起头让孤看看。”云孟遵命抬起头来。
东海王端详了半天,自语道:“桓原的弟子倒是生的英俊。”
又对云孟道:“你回去转告征西将军,信本王已看过,一切就依将军之意。”
云孟拱手道:“在下定将王家口谕带到,若无他事云孟就此告辞。”云孟是片刻也不想在这王府多呆了,这里的一切都让云孟刚到不舒服。
东海王也没有多留云孟之意,便准了云孟。云孟躬身退下,可眼角余光却看见那封书信就在小亭石凳上,却好像并未拆封,那为何东海王说已经看过信了?云孟心有疑惑却半步未曾停留,直接离开了东海王府。
门外青遥见到云孟,道:“公子这么快就出来了,事都办妥了吗?”
云孟笑道:“你还觉得快,我都感觉时间过得太慢了,还好恩师嘱托之事都已办好了。接下来的几日时光可就由我们支配了。”
青遥也笑道:“公子说的太对了,平日里于翁都把我看的可紧了,快憋死青遥了,如今可好啦,青遥倒是要跟着公子四下玩耍玩耍。”
云孟道:“好个青遥,你也二十多岁了,整日还似个孩童一般。眼下先别急着玩耍,我们还是先去看望看望殷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