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非常困难。后世不说别的,只说一个禁燃烟花爆竹,且不去说它对不对。推行了多少年,大城市里面一样有人在放,人数还不少。更不用说什么推行火葬了。农村里你就是强制性拖去火葬了,人家也会大办丧事,然后再准备棺材,把骨灰盒放棺材里,挖个坟送上山给埋了。
所以刘备没想着要去强行改变,但他也做了变通。朝廷下旨夺情之后,刘备上疏表示:“汉自灵帝以来,诸侯并起,崩乱至今。幸赖天子明德,祖宗福荫,天下州郡,又复归汉室。唯有荆、益,孤悬在外。臣名为汉臣,份亦宗室,是以虽遭母丧,心胆俱裂。亦不敢有负陛下之隆恩,置祖宗家业于不顾也。愿在家守丧,居府治事。臣之世子,生性至孝,愿代臣至幽州,守墓三年。愿请陛下圣裁。臣泣再拜。”
奏表到了朝廷,天子批复:“可。”
于是中山王世子刘瑾,就代父至涿县,结庐守墓。与此同时,刘备密信又到了刘恭处,让他看好自己这个儿子。刘备对长子刘瑾的培养,花了很大心血,这是他未来的接班人,所以从品行,从能力,从言行,从性格等各方面,他都会去仔细观察,然后得出结论行还是不行。
未来的一个偌大帝国,若没有个优秀的掌舵人,那又怎么行呢。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
大战连年,北方虽然是丰收不断,但供应起庞大的军队来也有些吃力。刚好刘备决定在府中服丧治事,于是就静下心来,决定把一些事情先放一放。而另外一些事情,则可以先行推动起来了。
北方,百万民夫被征发起来,开始修筑通往塞外的驰道。趁着鲜卑被汉军一扫而空,草原势力还没有再度兴盛的时机,汉人开始了草原大开发的疯狂模式。
从受降城一直到稽落山,再从稽落山到匈奴河,西海,燕然山,再到狼居胥山,驰道如同玉带,在大草原上蜿蜒伸展。路基高高隆起于地面,道旁两侧栽满了易活耐旱的杨树。驰道连接了大大小小的城池。
这些城池开始并不大,它们的主要作用,只是用来充当军事要塞。里面会驻守一些军队。城池的选址都是经过朝廷精心挑选出来的。附近有大量的水源,可以放牧,也可以耕种。在粮食上尽量让军队能够自耕自足。而朝廷也会招募边民迁徙于此,愿意来的,都会获得大片的牧场和土地。田租、算赋都能够根据条件来减免,最长可达五年。条件好得不得了。有些失去了土地,又活不下去的百姓,看到官府的公文,就毫不犹豫的拖家带口,去往了新的家园。
他们不管那里是何处,有多远。反正只要还有汉家大旗高高飘扬,那里就是汉土。是汉土他们就不怕了。条件艰苦点没有关系,没有什么比起活下来,更重要了。
土拉河和鄂尔浑河交汇的地方,修了城;鄂尔浑河与色楞格河交汇的地方也修了城。最终,这些河流都汇聚在一起,翻腾奔涌着,注入了北海。
这是苏武曾经牧羊的地方。汉人们对这个地名并不陌生。虽然这里离家园很远,还很冷。但大家还是被这里的景色所震撼到了。
一望无际的湖泊,碧波涌现,湖中隐约有岛忽隐忽现。天上,鹭鸟上下翻飞,水面之上,野鸭遨游,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湖边,芦苇成片。好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色,迷人到了极点。
就在湖边三角洲左侧的高地那里,一座巍峨的大城拔地而起。城高五丈,周围三十里,以巨石、三合土浇汁堆叠而成。
正南方的城门口,钟繇手书的镇远城三字,挺拔古朴,苍劲有力。城外靠近湖边,又有一丈许高的石碑,上书四个大字:永镇北海。背后是孔融所撰写的建城纪事。
刘备决定,在他手里,北海将会逐渐纳入汉朝的控制,然后慢慢彻底变成汉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北海这里,除了天气有点不好之外,其实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周围土地可耕可牧。而且这么大的一片水域,光打渔就足够养活驻守在这里的军民了。
至于防御方面,刘备在这里存放了足够坚持半年的武器、粮食以及终极大杀器炸药。真要有事,半年也足够援军赶到了。如果半年都坚持不了的话,他留在这里最后的手段,也会让这里的敌人讨不了好。
西边,围绕着弹汗山,饶乐水,也开始了筑城工作。刘备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吞食草原,彻底把草原变成汉朝的领土。
以前的汉人对草原不感兴趣,觉得那里不能种地,气候又不适合居住。要来无用。但刘备并不这么觉得。不过要彻底改变天下人的印象,还得慢慢来。
青州书院的探矿大队们,已经随着大部队们出发了。他们在军队的护送下,犹如蝗虫一般,在偌大的草原之上疯狂挖洞。
又有许多醉心格物的士子被发动起来,在无数蛊惑人心的口号下,被忽悠到了大草原上去喝风吃土。研究世界的本源。
随着半年之后,草原之上大型露天煤矿和铜矿的先后探明发现,朝廷上下,再无一人口出怨言,抱怨刘备的一意孤行是浪费人力物力。而是出口齐赞刘备的高瞻远瞩。
煤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古人一直在用。而自从刘备到了青州,大量使用煤来建高炉炼钢铁之后,煤就渐渐的开始成为了青州甚至是北方的一种重要生活物资。不但被用来冶炼,还被大规模用来取暖。
刘备早早就考虑到了水土维持的问题。北方在经历过战乱之后,人口逐渐恢复增长。而这时候的人们,做饭取暖,多是外出樵采。北方的山林再多,也经不住人们的大肆砍伐。于是引入煤来取代柴火,哪怕只是用在城池之中,对于植被保护,也是一大进步。
至于铜,汉朝乃至于华夏,从古至今,就一直是个缺铜的国度。曾几何时,没铜铸钱了,只能铸造铁钱。而北方,极少有铜矿。直到后世清朝之时,朝廷所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