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宗篇3 气质不同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r />
    为表尊重,刘文济在登基后,把自己理政视事的寝宫,选在了世祖晚年常居的万岁殿。于是乎,端拱皇帝,不住垂拱殿......

    而刘文济对王旦的安排,一干权贵们看在眼里,多表示满意,至少这份谨慎、宽容的姿态,值得赞扬,比起康宗的荒诞不经、难以捉摸,刚上台的刘文济表现得可太让人舒服了。

    王旦罢相,大抵是朝局影响最小的一次“首相逊位”了,而比起此事带来的影响,还是尚书令这个职位本身更让人期待。到端拱元年,尚书令大汉帝国首相的地位与职权,已经彻底巩固了,这就是辅佐天子秉执朝政、治理国家的百官魁首。

    而在刘文济时代刚刚开启的时候,这个职位,不是仅靠皇帝支持,就能够立足的。对于尚书令的继位人选,刘文济首先请鼎力支持他的赵王刘昉担任。

    结果并不出乎他的意料,刘昉直接拒绝,完全不是那种担心皇帝猜忌的感觉,只是很从容地向刘文济交待了三言两语,让他好自为之,善待臣民。

    对于刘文济的资质、器量与能力,早在当年南巡之时,刘昉就有深刻的认识了,至今记忆犹新。朝廷内外,在看待新皇刘文济的问题上,只有少数人能看得清楚,赵王刘昉显然是其一。

    而面对赵王一番坦诚的交待,刘文济也如释重负一般,向他躬身行礼,弯腰九十度那种。

    同时,为表感谢,刘文济又在后来追封折太妃为皇后,谥号孝诚皇后。当年鲁王为此事直接被赶出朝堂,当时朝中群议不断,而到刘文济,办成就像喝水一般简单,满朝上下,只有赞同,几无反对。

    而此举,毫无疑问,让刘文济得到了折皇后所出那数十名子子孙孙的认同与支持。

    另外一个大功臣杨业,刘文济也没忽视,当然让退休多年、年逾八旬的杨老太师出山为相,是不大现实的,因此刘文济请杨延昭为相,还给了一个“出将入相”的理由,结果同样为杨延昭所拒,请皇帝另则贤良。

    由于杨皇后的关系,杨氏在朝中的处境多少有那么些敏感,若不是老杨业本着一颗对先帝、对帝国的赤胆忠心,绝不会贸然开言的。

    再之后,皇帝刘文济方继续表现着他的“从谏如流”,采纳群臣之建议,由财政使向德明继任尚书令,主持朝政运转。而这件事,首先就引起了吏部尚书刘继昌(徐王刘承赟之子)的不满,这个宗室老臣,在年纪越发年迈的情况下,则越发渴望登顶。

    当年,吏部尚书被吕蒙正给顶了,如今,尚书令近在眼前,又被向德明顶了,心中自然不甘。于是,朝廷中枢在端拱时代,是以尚书令与吏部尚书之间的角力展开的。

    在这方面,出身、资历、功劳、能力都足够深厚向德明,是一点都不怵刘继昌,而皇帝刘文济,则于其侧,默默观察,等待,等待一个把这些老贵清退的机会,当然,哪怕是熬也能熬死他们,一个个年逾六旬,能有多少年?

    当然,比起朝堂之上那些看起来影响重大的人事变动,刘文济真正插手或者说在意的只有几个职位,并且都让他办成了。

    首先,以关内都指挥使折惟昌为巡检司都指挥使。折惟昌,代国公折从阮曾孙,已故代郡公折惟正之弟。

    又以萧惠担任大内军副都指挥使,主要负责御前诸班,同时,曹利用调入中枢,任为内阁学士兼知制诰。

    当然,萧恭是不会被遗忘的,刘文济任命其为少府。前少府刘规,于平康九年春,在一场倒春寒中,猝然而逝,生前无病无灾的,也算无疾而终。

    虽然是个宦官,但历侍三代君王,并且风格迥异,而能够以一宦官之身,掌握帝国少府这个庞大的皇室财产机构三十余年,就足以留名史册了。

    同时,刘规其人虽死,但他在少府多年任职中,构建完善的一整套事务、财务、人事管理制度,却彻底留了下来。做事易,立规矩难,这才是刘规最厉害的地方,也是他能在少府之职上干三十多年的根本原因,如果仅仅靠取悦皇帝,那是远远不够。

    当然,于皇权而言,作用重要的特务机构,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刘文济收入彀中。枭部,郑元果如其言,在刘文济登基之后,就主动告老,请求回乡归养,刘文济同意了,除了赐他大量金银财货之外,还授予三品文散官以及金紫服饰,给他一个厚重的恩典,让他荣归故里,养老传家。

    名噪一时的皇城使王约,则为此前的三心二意、首鼠两端付出了代价,当然,念其几十年伺候两代先帝还算尽心尽力,没有杀他,而是流放南洋,让他带着自己的财产、侍从乃至姬妾、子孙(宦官与女人和子女并不绝缘),远离大陆,永别朝廷。王约虽然心中不甘,但最后还是叩头谢恩。

    相比之下,一直观望的林特却留了下来,当然不是留在武德使的位置上,刘文济在与他进行一番谈话,仔细审视过此人之后,以其为东南转运使。对林特来说,这可是一个意义重大的任命,自是千恩万谢,当场就给刘文济跪了,大表忠诚。

    上一个这样待遇的人,还是王玄真,而王玄真后来的际遇,至今仍是特务系统中所有人心目中的榜样,甚至拜相,甚至成为辅政大臣,即便后来遭到排挤,那也是特殊出身臣子能够达到的巅峰(寿国公李少游虽然负责武德司的具体创立,但并不能单纯以特务臣子来看待。)

    继位之初,刘文济的一系列操作,邀名务虚也好,务实取利也好,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打造一条巩固他这个皇位的护城河,很成功。

    等到端拱元年夏六月的时候,刘文济已经彻底坐稳皇位了,而几个月间,他虽然在朝廷之中发话不多,但朝廷内部,却没人敢像康宗初期那般小觑乃至忽视皇帝的意见,这似乎,就是皇帝气质的不同造成的效果......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