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香的。
两叔侄缓步并肩而行,径直走进匆匆布置起来的灵堂以内。一具黑色棺木摆放在灵堂地下,贡台上立着李渊的牌位。白绸挽联分别挂于左右,中面则有个大大的奠字。香火缭绕之间,凄凄切切的抽泣声不绝于耳。举目环顾,但见数十名年纪老少不等的女子,人人披麻带孝地跪在灵堂之上,一边低声啼哭,一边将纸钱放进燃烧的铜盘里。如此情景,使人观后不禁为之恻然。
汉王与河南王两位无论身份位望,都并非旁人可比。故此他两人甫入灵堂,。那些女子们便纷纷勉强止了啼哭,哽咽着上前见礼。汉王摆摆手,神情肃穆地从旁边司仪礼官手中接过线香,向李渊灵位拜了三拜。论辈分,杨谅是李渊的表兄弟,故此拜祭时无须下跪。杨昭的辈分则晚了一辈,虽然所封王爵比国公为高,但终究敬他人死为大,所以就用蒲团垫着跪下,同样手捧线香拜了三拜,却也无须磕头。
两叔侄行礼既毕,各自起身退开。那群李氏女眷当中,有位年纪看来在众人中最长,身着诰命礼服,眉宇和独孤皇后有几分相似的老妇人,手柱拐杖,颤颤巍巍地走近而来,道:李门独孤氏,见过汉王、河南王。两位王爷屈身光降,老身实在不胜感激。老身那可怜的孩儿与孙儿泉下有知,也可瞑目了。言毕,便要向他们恭身为礼。汉王急忙上前半步,伸手搀扶住那老妇,沉声道:咱们都是一家人,表兄不幸遇害,我这个做表弟的,未能立刻捉到凶手以拜祭表兄在天之灵,心中已经甚是不安。姨母再如此客气,可当真要折杀甥儿了。请起,快请起。
这位老妇人,便是李渊之母,独孤信之四女,当今独孤皇后的亲生姐姐唐国夫人了。她们两姐妹向来感情最好,当初杨坚还没有登基建立大隋朝的时候,两家人经常私下里互相走动,唐国夫人对杨广等五兄弟也是照拂有加。后来杨坚称帝而入住太极宫,少不免就有了许多规矩,两家人的来往这才逐渐减少。但幼年情义始终长在心头。如今杨谅见了这位姨母,绝不敢因为自己是王爵皇子的身份,就有丝毫托大不敬。
唐国夫人被杨谅搀扶住了拜不下去,也就只好作罢。她凄然叹了口气,抬将目光移到杨昭身上。杨昭以往从未见过这位姨婆,但看她模样与自己皇祖母有五六分相似,加上念她同时死了儿子和孙子,境况堪怜,故此心中亦甚是同情。此刻看唐国夫人目光扫到自己,小王爷当下便推金山,倒玉柱,毕恭毕敬地揖拜道:甥孙杨昭,见过姨婆,请姨婆节哀。表叔和表弟这次不幸遇害,归根究底,其实都要怪我救援不力。假若我能够早到半日的话,或者可能就顿了顿,又道:甥孙今日在此当天誓,定要把那行凶的妖孽捉拿归来千刀万剐,以慰表叔和表弟在天之灵。假若言出不践,教我身受五雷轰顶。
杨昭当众下如此重誓,登时人人侧目。唐国夫人甚是感动,连连点头道:好孩子,好孩子。难得你有这份心,快起来吧。她顿了顿,却又摇头叹道:唉~~报仇雪恨什么的,其实还在其次。眼前最重要的,却是言尤未毕,忽然止住不再说下去,改口道:老身有几句说话,想要私底下向汉王、河南王诉说。两位假若不急着回去的话,请往后堂奉茶,如何?
杨昭和杨谅两叔侄,身上反正也没有其他要事。唐国夫人既然有话要说,便顺顺老人家的意思也是无妨。于是当下都点头应允了,便跟随唐国夫人转入内堂,各分宾主就座,家仆随即献上香茶。灵堂上的女眷,除去一名约莫十岁左右的小女孩以外,却是都没有跟过来。那小女孩生得粉雕玉琢般可爱,虽然年纪尚幼,身材未曾长开,但任何人都已经可以看得出来,这乃是名极出色的美人坯子。只不过,她那双原本清澈的眼眸,如今却已笼罩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阴霾,使人看了以后,便只会替她而感到莫名的心痛。唐国夫人伸手抚摩着这小女孩乌黑的头,叹息道:好教两位王爷得知。这孩子闺名秀宁,就是渊儿如今留在世上的最后一点血脉了。唉~~若非是河南王及时援手,渊儿他说不定就连这点血脉,也是难以保存。宁儿,全仗杨昭表哥,你这条性命才能侥幸留下。还不去多谢表哥的救命之恩?
李秀宁轻声答应了,起身从祖母身边站起,径直走到小王爷身前,学着大人模样向他盈盈下拜,道:多谢表哥。表哥,你知道是谁杀了宁儿的爹爹妈妈还有建成哥哥,对么?表哥你武功很高,比爹爹和神通叔叔还要高的,对么?宁儿求你教我武功,宁儿要亲手抓住那坏人,为爹爹妈妈还有建成哥哥报仇!
原来这小女孩就是日后的平阳公主李秀宁。霎时间,杨昭心中也不由得为之慨然感叹。她小小年纪,原本正该有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才对。可是没想到闭门家中坐,也能有祸从天上来。一夕之间,就此家破人忘,沦为无父无母的孤儿,实在教人同情。
可是与此同时,小王爷却也不禁感到有些许惊讶。李秀宁年纪虽幼,然而她说话之间,所流露出要为父母兄长报仇的那股意志,却是出人意料之外地坚强。甚至不象是普通小女所能有的。刹那间,小王爷几乎要忍不住怀疑,李秀宁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是穿越过来的了。不过再细心想想,小王爷心中却又释然。穿越这回事,哪能有如此之巧的?以为是街边的大白菜么?而且从另一方面而言,平阳公主假若不是这样一位奇女子,那么在另外哪个时空当中,她又如何能够在被狠心无情的丈夫抛弃之后,硬是凭空聚集起一支军队,最后竟抢先在李阀大军到来之前就攻占了关中全境,奠定李唐三百年国祚的不拔之基?这样看来,世事虽然变幻无常,但也只能改变客观事实,却改变不得人的本来性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