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担心。
在原本的历史上,八大王张献忠这个人,与同样属于流贼团伙、同样属于一个战壕的李自成、罗汝才、马守应等人,始终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去,已经足以说明他的个性了。
这样一个人,又怎么可能与同样一个尿性的林丹汗走到一起去呢?
这两个人能不打个天翻地覆就不错了,充其量也就是保持着一个相互提防而不大打出手的局面。
张献忠这个人,既不是高迎祥,也不是李自成,要想让他降尊屈贵地依附林丹汗,并且跟林丹汗两个人穿一条裤子,这辈子想都不用想了!
而林丹汗这个人就更不用说了,已经狂妄自大到了连大明朝的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的地步,又怎么可能跟一个大明朝的流寇走到一起,甚至于向他低头弯腰呢?
所以,一番计算之后,崇祯皇帝终于放下了对西北的忧虑,除了传谕内阁和军机处,追封褒奖李弘嗣和李振声等西宁守城军民之外,终究也没有采取其他进一步的动作。
而是一切还都按照先前的既定方略,由军机大臣李邦华等人继续全权负责西北的战事。
只是再次传谕督促兵部尚书南居益和户部尚书毕自严,继续加紧往西北地区转运枪炮弹药等军火和钱粮物资,以备西北官军各部继续围攻兰州和夺取积石关之需。
说一千道一万,打仗打到最后,还是看财政。
特别是如今大明朝与流贼和西北木速蛮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已经持续了一年半。
谁能够把这场战争坚持到最后,谁就能取得胜利。
而能够最后决定这场战争之胜负的因素,对于大明朝这边来说,主要就是财政问题了。
如今西北官军装备的军械武器,比流贼和木速蛮先进得多了,而战略上也是步步为营、稳中求进,只求把兰州的贼军赶过黄河即可,并没有什么犯错的余地。
只要京师武备院提供的枪炮弹药和户部仓场提供的粮草物资,能够源源不断供应得上,那么取得最后的胜利,就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罢了。
放下了西北的事情之后,崇祯四年三月的光阴,也就在崇祯皇帝的种种悲欣交集之中,很快成为了过去。
崇祯四年春闱如同以往的一样,考试三场,每场三天,参加考试的举人和国子监生们,在每场考试期间,都是吃住在考场中自己的考棚里面。
在这前后历时九天的春闱大考期间,崇祯皇帝曾经想过趁着考试的时机,亲自去到内城的贡院里面看一看,亲眼见识一番这个时代的会试,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不过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被再次支持春闱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徐光启谏止了。
那个被崇祯皇帝派去贡院传谕的司礼监随堂太监王坤,回来向崇祯皇帝禀报说:
“皇爷!徐老大人声言,皇爷御驾亲至,兴师动众,动静太大,波及必广,对贡院之内参加会试之举子,恐有冲撞影响,因此坚持以为不可!
“不过,奴婢以为,若皇爷真想去贡院一观,莫若只少带三五侍从微服私访!”
这个王坤,也是经王承恩推荐而提拔起来的太监,此人口齿伶俐,兼且人也机灵,如今在司礼监充任随堂太监,常常奉旨到朝廷各个部院衙门传达皇帝的口谕。
原本崇祯皇帝对这个头脑灵活的司礼监随堂太监印象还不错,不过经此一事,观感大为改变。
最终,崇祯皇帝不仅没有微服私访礼部贡院,而且对于这个王坤,也立刻打消了进一步重用他的念头。
至于宫中的这些太监,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对他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求绝对的忠诚可靠这一条,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
有没有才华并不要紧,不懂得察言观色迎合上意也不要紧,甚至是贪点儿小财都不要紧。
而最要紧的是,就是忠于皇帝的根本利益。
如果你不知道皇帝的根本利益在哪里,那么最最要紧的就是学会遵守皇帝的规矩。
而这其中最要不得的一点,就是自以为是、投上所好的小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