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卷一 第一章 簪引血 1(第1页)

话说万历四十六年,这一年像往常一样,神宗依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终日躲在他的寝宫里喷云吐雾。

文案上等待着批阅的奏章堆积如山,因为长时间无人问津,就连太监们都懒地清扫,上面覆盖着一层薄灰。

在众多的奏折里面有一个毫不起眼的折子是山东临淄县令布泰珲的一封辞呈,辞呈上书:

臣乃一介布衣,蒙圣上恩典,掌一县治理,兴养立教,安民恤狱,虽兢兢业业无以报陛下圣恩。

而今,下臣年老体迈,耳聋眼花,身体每况愈下,难以为继,特上表让贤,容臣归于田园,不胜惶恐,跪谢天恩。

说起万历朝辞官已不算什么稀罕事,折子上的这个布泰珲是何许人呢?此人乃是山东聊城阳谷县人,年轻时中过秀才,后来几次乡试,俱铩羽而归。

从此再无进取之心,闲居乡里,做过几任生员。

前些年,他到临淄县衙探访故交,县令看他颇有些学问,人也算是精明,遂聘为师爷。

不久,教谕出缺,布泰珲做师爷这些日子勤劳能干,深得老知县赏识,县令便上表保举他做了临淄教谕。

这等于从临时工转正,一下子成了县教育局长,享受着正八品的国家俸禄。

虽说品级低微,但孬好不计成了国家在册的干部。

再后来,老县令死在任上,那会儿正赶上万历帝心血来潮,手执御笔批阅奏章,他在成千数百个进士举子中挑来选去,看花了眼,不知道该点哪个。

正发愁呢,一瞥眼就看到了时任教育局长的布泰珲了。

万历帝心里就念叨:布泰珲,布泰珲,不——太——昏——念叨着,万历帝乐了,御笔一点,就他了!

圣旨一下,皇恩浩荡,布泰珲平地拔高,从正八品直接跃升一级,成了临淄县大老爷。

从县教谕直接提知县的在大明一朝屡见不鲜,尤其是那位大名鼎鼎曾上疏骂皇帝的海瑞不也是从教谕提起来的吗?后来还一跤跌在青云里——平步青云了。

圣旨一下,对于布泰珲这个连举子边都没靠上的过气秀才来讲,无异于鲤鱼跃龙门。

老布几次乡试均遭失败,早已放弃了进科取仕之心,甘心在乡里做个生员,安渡余生。

再者说了,在那年月就算是中了举,也不一定马上就会有官做,还得论资排辈,等着上面倒缺,万一有个加塞的,像老布这种没有任何背景的人排到老也不一定能有个实缺。

更何况老布一上来就是一县的衣食父母,县还算是肥县,不用一天到晚为催科发愁,这足以令同僚艳羡了。

由此可见,布泰珲从一个外乡来的打工仔,摇身变成了国家正县级干部,他对皇帝的那份感激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可布泰珲为什么又要辞职了呢?老布上辞呈那年四十有八,当县官还不到十年,虽说古代医疗条件落后,人寿数都短,但一般小民只要不愁吃喝,活到五十却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是养尊处优的一县之父母官呢。

看来呈上所说,年老体迈,耳聋眼花只是托辞罢了。

说起临淄这个县城,可能有许多人不知道。

但一提起蹴鞠,想必大家就不陌生了,临淄正是世界足球的发源地。

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

小城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三人能文,六人能书。”

文坛上享有“齐风鲁韵”

的美誉。

除此之外,临淄还是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古齐国的故都。

其地平坦广衍,物产丰饶,有“鲁中粮仓”

之称。

这么好的地方,无异于江南渔米之地,在这里任职自然是肥缺。

但此际,临淄县衙后院的知县宅里却传来了一声悠长的叹息:“唉……戚先生啊,本县的辞呈都已上去六年之久了,为何至今仍不批复?”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画得蛾眉胜旧时

画得蛾眉胜旧时

晏平四年,妖后裴氏崩于长秋宫,谥仁懿,无出。晏平七年,裴瑶卮重生了。这一世,为了不嫁上辈子把她害得一无所有的男人,她铤而走险,嫁给了那个被她害得一无所有的男人。...

带头大姐

带头大姐

上一世她冷漠无情是个孤儿这一世她老气横秋是个千金上一世她掌管成千上万的书籍这一世她成了培养人才的催化剂她重生在一个岌岌可危的帝国,前有大奸臣再兴风作浪,后有南蛮大漠再吞噬,她将何去何从...

无敌攻击修炼系统

无敌攻击修炼系统

系统受到自残攻击,修为10受到对手撩阴腿攻击,修为100受到对方嫉妒攻击,修为20受到饥饿攻击,修为10受到坠崖攻击,修为1000受到雷劈,修为100000靠,谁能打死我,这本神级功法就给谁了。这是一个不断为了作死而努力的小伙子。...

农女有点田

农女有点田

前世不幸福的青稞,因为女儿自杀在了梨花湖中,重活的她得到女儿,女娲灵石的帮助得到了一亩葫芦田。女儿希望她得到幸福,重活一世,她不仅仅要自己得到幸福,更要让绝后的父母和自己的姐妹都要幸福的活下去。。。...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