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忽有诗兴,口占《立秋日芦沟送新郑少师相公》一首,为玄翁送行。说着,吟诵道:
单车去国路悠悠,绿树鸣蝉又早秋。
燕市伤心供帐薄,凤城回首暮云浮。
徒闻后骑宣乘传,不见群公疏请留。
五载布衣门下客,送君垂泪过芦沟。
高拱听罢,神情黯然,抱拳道:“崇楼,好自为之吧!”言毕,转身登车,吩咐车夫,“快走!”
行不到一个时辰,忽有快马来迎,高拱掀开车帘一看,乃是亲家曹金。他已在前方真空寺备下饭菜,为高拱饯行。高拱驻车进了真空寺,魏学曾在山门相迎:“玄翁——”他抱拳叫了一声,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惟贯,你能来送我,我很高兴!”高拱强颜欢笑,拉住魏学曾的手一起往里走,“此后无论谁掌吏部,惟贯都要一如既往。用人,一定要一秉大公!”
魏学曾苦笑一声,把他欲联络九卿上本、到张居正宅邸讨说法及其后的情形,约略说了一遍,一摇头道:“玄翁,如此,江陵相对学曾必恨之入骨,不会再用学曾了。”
“不会吧?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你持正理、尽忠言,没有什么不对的。”高拱不以为然地说,“当年尚宝寺承何以尚,在朝会上大喊大叫,乞皇上赐他尚方宝剑,要诛杀我这个‘奸臣’,我复出,不还是给他升职了?”
魏学曾暗忖:此公到这个时候还这么天真,难怪遭人暗算!他叹息一声:“磊落之士不能立足,非国家之福!”
三人进了一个静室,曹金正要吩咐侍从打开食盒,忽见高福领着一个小和尚走了过来,高拱刚要出言责备,话未出口,张大嘴巴,楞住了。
“亲家翁,这是……”曹金不解地问。
高拱一扬手:“都退出去!我要和这位菩萨说话。”待曹金、魏学曾满脸狐疑地离开了,高拱上前,细细打量着小和尚,“你是珊娘!”
“曾经是,可今日见到了先生,放下此一尘缘,就永远不再是了。”珊娘平静地说。
珊娘自离开丹阳,就到了京城。访得高拱既要主持阁务,还要处理铨政,忙得席不暇暖,不要说儿女情长,便是他自身,也不再顾及得到了。她知道,今生今世,与高拱缘分已然尽了。这世界已了无牵挂,她想到了自我了断。这天,珊娘来到高梁桥外,沿着高拱带她走过的路径,漫无目的、神情恍惚地走着,一位真空寺的禅师窥破了珊娘的内心,劝诫道:“慈忍护念众生,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珊娘似懂非懂,恭恭敬敬向禅师求教,一番交谈,珊娘为之动容,遂追随禅师到了真空寺,入了空门,法号“慧云”。精心修禅两年余,她已断了尘念,惟一放不下的是高拱,盼着与他见一面,了却尘缘。她时常留心从过路的客人那里探听京城的消息。今日午前,忽见有两位高官模样的人带着侍从来到寺内,珊娘隐隐约约感到,此二人与高拱有关,一问方知,高拱昨日被罢黜,今日要路过此地,她便在寺前徘徊,果然等到了。众目睽睽,她不便上前搭话,遂把高福唤到一边,高福大吃一惊,不由分说便带她进了高拱所在的静室。
高拱见珊娘已是一身和尚装扮,透过圆帽帽檐,可知一头秀发也已削去,似不像是暂时存身,为之惋惜,道:“珊娘受委屈了!”
珊娘淡然道:“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高拱沉吟着,悟出珊娘是在劝慰他,却不知作何答。
“心境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珊娘又说,语调软绵,仿佛在唱歌。见高拱茫然无措,她莞儿一笑,“先生,都放下吧!”
“我自忖,今生做人做事,无愧于心。”高拱声音低沉,“惟对不住珊娘。”
珊娘摇摇头,淡淡一笑,诵吟道:“体诸法如梦,本来无事,心境本寂,非今始空。理宜丧己忘情,情忘即绝苦因,方度一切苦厄。”说罢,双手合十,向高拱深深一揖,“先生珍重!”
高拱想说什么,珊娘已然转身,头也不回,走出了房门。